老师晋升职称中的社会 *** 是指的是什么?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高校领导干部“双肩挑”任职产生诸多矛盾,根源是他们在学校资源和利益分配时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领导干部申报项目、带研究生,导致行政学术混杂,出现学术资源及利益分配不公平,引起广大教师不满。高校领导 *** 化,让其在学术与当官之间只能二选一,是一种正确天津理工大学职称评审标准的归位。

一、高校领导干部“双肩挑”任职状况

高校领导干部“双肩挑”任职是指他们同时兼任管理和专业技术两个岗位职务,一个肩膀挑行政,一个肩膀挑业务。

针对高校人员任职,人社部早有文件,“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简称70号文件)第三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上级发天津理工大学职称评审标准了文件,各校人事处就组织干部在工资序列中做了一次选择,让他们在“干部”或“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中二选一,从工资上体现了每人只占一个岗位。但事实上这种工资选择与他是否“双肩挑”干部关系不大,是否双肩挑干部主要看他:是否以干部身份享受了专业技术职务的待遇、参与了学术资源利益分配,而这一点则完全由学校决定。有的学校明确要求干部在校内不得保留专业技术职务,也就是“干部 *** 化”,有的学校则相反。

现实中那些干部 *** 化的学校发展势头良好。本人曾在湖北一所大学进修学习,他们干部都放弃了专业技术身份,学校秩序却十分井然,学术氛围浓厚,大家各司其职都潜心做自己的事,少有矛盾纠纷。

可是,那些干部保留专业技术身份的高校,则出现双肩挑干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尽心、不作为、力不从心现象。但他们在晋升职称、学术资源及利益分配中每每与教师争利,利益“均占”、暗箱操作、诱发无为矛盾、学术腐败和微腐败等时有发生。某些领导强调加强干部学术能力提升,导致双肩挑普遍化。有的学校大量设置双肩挑岗位,甚至连行政职员也双肩挑。

二、双肩挑干部体制带来的七个突出问题

1.领导干部不专心本职管理工作

上班时间,领导干部外出参加学术活动、作为专家外出评审、上课、带研究生等,下属找领导请示汇报工作、签字总是找不到人。有的因为活动多,下属必须 *** 预约、而后集中排队请示汇报工作,这种做派甚至传承到了有些处室领导。

另外,行政人员的本职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不是自身参与。行政人员外出或去上课了,老师来办事总吃“闭门羹”,如何做到为教学科研服务。

再者,行政人员工作时间去上课,对于本职岗位来说就是“脱岗”,年度考核是否合格一直被诟病,但这种做法却被变成顺理成章。按说,双肩挑干部应该感觉“很累”,他们一方面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抽时间做教学、科研工作。但因为“脱岗”的理由是去上课、科研、外出当专家,都是在为国家效力,所以就合理合法化了。

2. 双肩挑干部与教师争利,干群矛盾突出

学校多个处室是主持资源分配的主管部门。如科技处、教务处等,在申报科技项目、学术头衔、利益分配、资源配置、职称晋升中具有决定作用。虽然说现在都是由专家评审,但很多情况下,专家背后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组织操控。

双肩挑干部参与各种教学及学术资源分配,难免利用职权谋利。比如:申报有指标限制的纵向科研项目时,领导干部总能顺利通过校内评审而被推出;职称晋升评审时,领导干部总排在前,有的领导甚至资格条件不够仍能进入最后评审阶段;在制定绩效奖励政策、优秀教师推荐、教学评优评奖等活动中,各级领导的话语权也决定了他们之优势。

各级双肩挑领导干部在诸多方面都是逐级受益者,普通老师则是受害者。本来干部、教师在服务和教学方面各司其职,互无利益交织,但现在却让他们去同一个锅里抢饭吃。由于干部都有独特的“铁筷子”,关键时候可以将教师的筷子夹断,这种不公平导就是矛盾的根源。教师认为:学校的教科研资源分配应该向一线教师倾斜;而双肩挑者、特别是干部则认为:天津理工大学职称评审标准我付出的比你多。

3. 双肩挑与纯行政人员间的必然矛盾

各级双肩挑干部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身份,因而有专业利益需求。他们除了按月取得职务津贴外,如果再创造教学、科研工作量,或外出当专家都能获得另外的奖金收入。

但行政部干部和职员不全都有职称,还有一部分无职称的纯行政者,这就使得:双肩挑者有条件当专家或上课,而纯行政者什么也不能。那么,能者可以额外挣钱、积攒各种业绩条件,不能者守摊服务、还少拿钱。这显然不公平,极易使部门内部产生矛盾。有的行政部门年终考核时职员间针锋相对,上课者认为:“我虽然上课了,但我的本职工作还是 *** 的”;未上课者则认为:“你经常不在,守摊时的临时工作都是我做的,你脱岗去上课已经多拿了一份钱,绩效奖金理应少拿。”

4.双肩挑体制变成干部的一种福利

有的学校针对双肩挑干部出台有专门政策,比如:双肩挑人员的教学任务量是普通教师的二分之一、科研工作量是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对双肩挑干部不设任何工作量。这样,他们所有的课时、论文以及科研项目就都是超工作量,就可以更多的拿奖金,而且是干部和专业技术双岗双利。

5.双肩挑体制易造成行政机构庞大

由于双肩挑行政岗位好处多,促使很多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关系进入行政机关,学校则持暧昧态度,就不断增加机关编制,扩大行政队伍,结果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不够。此时,行政人员上课又变成不得已的行为。但这终非良性循环,还会诱导教师拼力加入管理层,再凭借权力获得资源,形成学术领域的“马太效应”,败坏学校风气。

6.双肩挑体制易产生学术腐败

干部的权利对老师是一种诱惑,下属或老师们会主动讨好你。比如在科研项目上替你挂名、主动替你申报项目、完成项目,但项目主持人还写的是你。如果项目带有经费,下属会将各种资金使用发票填写领导的名字,报销资金直接打到领导银行卡上。很多领导发表论文都有部下指派人写,如果领导有明确表示,还会有更多的人为你效劳。领导们取得的这些科研项目、论文,不但可以使他获得科研奖金,还可以在职称晋升中作为工作业绩,或作为考核业绩、干部提拔条件。这是明显的利益输送,也将“学术腐败”推向极致。

7 .双肩挑体制易使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

因为专技身份,有的领导干部让自己享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有的凭借双肩挑身份和有利地位排挤学术竞争对手;有的则利用话语权修改规则,为自己牟利。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去外校带研究生,并在研究生写的SCI论文中挂名。为了要奖金,他主导修改本校文件,对挂名外校论文、本校为第二单位的作者重奖(生源学校是之一单位)。他因当年挂名了十几篇外校的SCI论文,而在本校拿了十多万元论文奖金。这种行为的直接效果是:引导大家不再自己写论文,而去外单位找关系、在别人的论文中挂名。

高校领导申报科研项目、带研究生等行为,导致学校行政学术混杂,出现教科研资源利益分配不公平。双肩挑干部体制对学校发展产生了严重干扰,引起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

三、上述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很显然,上述问题都和干部双肩挑有关,而问题根源则是“利益”,本质就是双岗任职、两头取利。因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干部都有职称和学术头衔,如果放弃这些,就失去了很多学术资源和利益。比如教科研奖励、专家收入、人才待遇等,这些收入都是相当可观的。他们因此而不愿意接受干部 *** 化,但借口却是:高校领导应该懂业务、有教学科研背景、应该是教授。不过这个转移目标的借口说不过去,人们认可懂业务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异议的是:当了领导之后是脚踩两条船,还是转变职责,利用懂业务的优势,全心全意投入到学校管理中去。

科学严谨的讲,科技与学术研究要求你必须全身心的投入,研究过程中一定存在难题需要攻关,人们需要时间去调研、分析、探究、实验、著书立说,将所有精力放在其上尚觉不够,哪有精力再从事学校管理。而做管理者同时搞学术研究,同样不现实,一心不能二用,行政工作也是非常复杂耗时的,总不能上班时间老是找不到你,一问就说去做科研了吧。

如果干部都保留专业技术身份,其搞学术的精力与时间都是问题,可他们却在诸多利益分配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参与不平等竞争。而学校领导就相当于“运动员兼总裁判长”,他还有权随时制定规则,可以自己决定胜负。但如果领导干部 *** 化了,这些和干部双肩挑相关的问题都就不会发生。

双肩挑干部体制使高校管理出现很多矛盾和纠结。当有些干部利用职权获得利益、或者获得与付出不符、或者利益分配不公平时,总会引起多种矛盾,甚至引起负面事件。

四、改革高校双肩挑干部体制势在必行

1. 国际上高校领导的 *** 化

综观国际一流大学,校长职业化是通行做法,职责就是专心管理学校。国外很多一流大学校长的任职要求之一就是:专业化管理者。如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剑桥大学校长,他们任职前都是在各自专业领域里享有盛名的学术专家,但担任校长后都放弃了各自的专业活动,以专职管理者的身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中。

我国长江学者聘任办法中第二十八条也规定“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一般不得担任高等学校实质性领导职务(包括校级领导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调离受聘岗位。对因特殊原因担任领导职务或调离受聘岗位的特聘教授,教育部将停发其特聘教授奖金。

管理有管理章法,研究有研究路数,这两者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教师在自己知识领域有学术造诣,不一定擅长在管理上作战略思考,学术权威不等于管理能力权威。高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承认专业知识对于高校管理的价值,但干部队伍“ *** 化”不是“专家化”。高校重视人才的关键不在于领导一定就是“人才”,而在于领导要会发现和使用人才。

2. 高校领导 *** 化改革势在必行

双肩挑干部模式呈现诸多问题影响高校发展,干部 *** 化是大趋势。

从2013年起,教育部、湖北省、天津市等多部门、多地出台政策推行高校领导干部 *** 化。教育部“教党〔2013〕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的“10.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条款中就有“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职务”的要求。

“第22. 强化职业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意识,正确处理管理工作和个人学术工作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减少社会 *** 和学术活动,在工作时间不能从事个人学术活动和与学校发展无关的社会活动。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

文件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并将其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把“管理精力投入”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2015年,湖北宣布试点省属高校领导任期 *** 化,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管理工作,原则上做到“五不”:任职期间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不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不参加教学科研评奖、不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

湖北省指出,高校领导干部既从事管理工作,又从事学术活动,无法保证集中精力投入学校管理,同时也存在与教师争利益、争资源的现象,还存在有的领导“挂名”科研的问题。湖北省调查分析表明,省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实行 *** 化对全省高校的学术建设、学术地位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从长远来看,校领导全身心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意义远远大于个人取得的学术成就。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启动校级领导任期 *** 化改革试点,强调: *** 化改革试点是天津市委市 *** 的重要决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有力举措;要求试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严格落实“六不规定”,即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不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不参加教学科研评奖、不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不从事与学校发展无关的社会活动。

高校领导 *** 化,做到“五不”或“六不规定”,主要是让其回归服务者角色,这是对过去高校领导 *** 模式的纠正,可以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高校建设管理中,为全体师生做好服务。这种让他们在学术与当官之间二选一的做法是一种正确归位,这种归位使高校在学术和管理两方面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该大力推进。

总之,高校领导干部 *** 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时,不应看他带了多少研究生、取得多少科研成果,而应看他为学校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来源:走看社会

作者:揪衫雪蛇

高教志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天津理工大学是几本?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本。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多学科发展的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天津理工大学重点学科

2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应用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个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

扩展资料:

天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路391号,总占地面积159.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96万平方米。全日制本科生及以上学生26933人。目前有职业学校17所,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培训中心、体育部、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机构。拥有65个一级学科本科专业和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三个主要学科博士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天津12个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 空间、安全、物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津理工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为什么很多人都看不起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因此工为主导,工理融合,工、理、管、文、艺等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多科性高校。院校其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南开大学工院校区为名逐渐招生本科毕业生,1981年经国务院办公厅审批宣布开设。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南开大学校区、南开大学机电工程校区、南开大学冶金工业校区三所本科大学合拼,建立成全新的天津理工学院。

经国家教育部准许,2004年改名为天津理工大学。院校教师实力雄厚。目前教职员工1916人,在其中师资队伍1479人,具备博士研究生老师794人,具备高级职称评审老师672人。有着工程院工程院院士、我国杰青、国家级别杰出青年优秀人才、进百企优秀人才工程项目国家级别候选人、我国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等国家级别高层次人才15人,天津优秀津门专家学者、天津长聘教授、天津特支方案候选人。

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培育工程项目之一层级候选人等省级优秀人才155人,高质量自主创新精英团队19支,为校园发展趋势带来了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点。天津理工大学在一本批号录取情况的省区中,录取分数也可以超出一本线二、三十分。在天津理工大学 的身上,可以显著看得出高考录取批次对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和学生的危害。但是天津理工大学的整体实力,放到一本学校中较为。

与双非一本的中等水平学校水准非常贴近,超出一部分双非一本学校。天津市是市辖区,一个都市的气场是会深远影响学生的,在时下, *** 资源事实上也是很不平衡的,就业和见识而言,天津市肯定是个更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发展方向的大城市,挨着北京市,离将来很有前途的河北雄安不 远,大城市热闹袅娜,或是很好的。

天津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里是什么水平?

天津理工大学在全国大学里属于中上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大概排名在200名左右,虽然不是211大学,但是也是一本院校,整体实力还可以。

天津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都比较强势,天津理工大学最为出名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419人、外聘教师38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60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9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8.63%;

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7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3.02%。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6人,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5个。

[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职称评审标准,天津大学职称评定规定

天津理工大学是211吗还是985

天津理工大学即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机构。现有本科专业6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学校编有国家级精品和规划教材14部,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12个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等,配套齐全。

以上内容参考 天津理工大学——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