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混改竞聘中层学历要求

内部中层混改竞聘的话,之一学历更好是本科以上学历。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国企混改,全称是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

但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混合多方资本而混合,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

[天津市]国企改革天津职称,天津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文件

我想知道:天津 关于国资分配发(2011)63号文件实施细则,谁能告诉我?

天津市妥善解决国有企业

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

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1〕63号)要求,妥善解决国企改革天津职称我市

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

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国有企

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协

调配合、扎实推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切实维护我市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主要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关教师待遇的规定,经过

全市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力解决我市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

休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范围界定

(一)从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成人初等中等教育学校、

技工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教育教学岗位退休的教师,包括

在上述机构中原先从事教学工作、后经组织安排在原学校管理岗

位上工作并退休的教师国企改革天津职称;不包括从教育教学岗位转岗从事其国企改革天津职称他非

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并退休的人员。

(二)国有企业所办高等教育学校,如高职学院、职大、电

大、夜大、函大、成人高等继续学历教育机构及党校等机构的退

休教师。

(三)在改制重组(包括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所办职教幼

教机构停办撤销前退休的教师国企改革天津职称;国有企业职教幼教机构内退但未

转岗、现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教师。

(四)对于现仍在岗、尚需一段时间方退休的国有企业职教

幼教教师,待正式退休后再解决其待遇问题,具体办法比照本方

案另行制定。

四、资格认定

(一)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须先对退

休教师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的基础性工作,由举办职教幼教

机构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企业实施。

(二)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资格审核认定国企改革天津职称:凡在《教

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第188号)实施前退休的教师,根据其

个人档案记载的职称、任教经历等相关资料核实认定;在《教师

资格条例》实施后退休的教师,原则上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情

况特殊的,应结合其个人档案记载的职称、任教经历等相关资料

综合核实认定。

(三)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资格审核认定结束后,都

要在举办职教幼教机构的国有企业(或主管部门)公示7天以上,

接受群众监督。

五、补贴核定发放

(一)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基本养老金加企业统筹

外项目补助,低于所在地 *** 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

准的,经过核定后的差额部分,加发退休教师生活补贴予以补齐;

实际发放额高于所在地 *** 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退休金标准

的予以保留,仍按现有渠道发放。

(二)本方案所称所在地 *** 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是指

出资举办职教幼教机构的国有企业具体坐落地所在区县人民 ***

举办同类教育机构的同类人员。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

补贴仅限于补齐本方案所明确的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与所

在地 *** 办同类教育机构同类人员的退休待遇差额,不包括医疗

保险待遇及其他非货币补贴等。

(三)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补贴统一由当地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发放时间自2011年1月1日起计算。

六、实施步骤

(一)自即日起至2011年11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对市国

资委监管的国有集团公司、各区县所属国有企业和中央驻津企业

开展以职教幼教为重点的国有企业退休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二)自2011年12月1日起,根据摸底调查汇总情况,审核

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资格,结合天津市教育系统职教幼教

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研究确定需要解决待遇问题的退休教师规模

及发放生活补贴所需的资金额度,然后拨付有关部门统一发放国

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补贴。

七、职责分工与要求

(一)市国资委负责牵头组织。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国有企业

职教幼教退休教师情况调查及汇总;指导各集团公司做好职工思

想工作;向国务院国资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市教委负责除国有企业所办技工学校以外的国有企业

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资格证书审核认定工作。

(三)市财政局负责全市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

遇问题涉及的总体经费测算、筹集以及补贴资金确认工作,并与

财政部衔接,争取中央财政的专项补助资金;确保补贴资金的及

时足额拨付与监管。

(四)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国有企业所办技工学校退休教师的

资格审核认定、教师生活补贴标准确定;负责组织各区县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国有企业

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补贴的发放工作,并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

用。

(五)各有关企业要深入细致做好解决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

遇问题的各项工作,对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和问题,必须妥善处

理、慎之又慎,确保稳定。

天津市人民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

冯根生的相关故事

冯根生国企改革天津职称,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喜欢传统文化,痴迷中药国粹。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期能让中药造福于全人类。

这个执著的人出生于一个医药世家,其祖父冯云生、父亲冯芝芳均是声名遐迩的国药老字号胡庆馀堂的资深药工,而他自己,也在14岁的时候踏进这个江南药王的门槛当学徒。5个月后,杭州城解放,他无可选择地成国企改革天津职称了胡庆馀堂的“末代学徒”。三年漫长的学徒生涯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炼狱。但冯根生却在这期间汲取了足够多的医学养料,这为他以后在中药界扬名立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2年7月1日对冯根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宝事业。那时他刚刚38岁,在杭州的桃源岭下,一个由胡庆馀堂制胶车间升格而来的中药二厂,正在向他这个新任命的厂长展露着荒凉与简陋。但冯根生惊鸿一瞥,却依稀看见了一个气势恢弘的中药城。

今天,他所领导的青春宝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有37万元的中药作坊了,在其后不断发展的30年里,冯根生带领青春宝不断涉足家电、服装、房地产、通讯、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它的资产规模比当初整整放大了4000多倍国企改革天津职称!到2013年的青春宝已经是个拥有30多家全资、合资和参股企业,总资产达15亿元,年利税3.6亿元的以中药生产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王振国是一个人,一个典型的依靠个人奋斗而发迹的成功者。这个如今已经拥有近十亿个人资产的东北人,曾经拥有诸如全国首届十佳青年等荣誉。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功成名就之时,仍然念念不忘一个18年前谋过一面的人,这个人就是冯根生。王振国对冯的由衷感叹是国企改革天津职称: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

1984年,屡受排挤的王振国受命到杭州搞医药工业调查。杭州中药二厂作为全国仅有的五个中药业样板厂之一,自然在学习考察之中。当时同行的同志仅仅在无意中说出一句:“我们这个小王挺钻的,业余还搞些抗癌药研究呢。”就这么一句,冯根生就来了兴趣,没问职称和学历,只急忙要了天津的实验报告,虽然当时只是S180瘤谱的实验,但冯根生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马上安排小汽车,拉著王振国绕着西湖看,最后提出要聘王到药厂工作,并给他的爱人安排工作,给家庭安排住房,并允诺安排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同时配备几名助手。“够气魄,够豪爽的”,王振国感叹。虽然王振国最后没有答应,但冯根生却抛下一句让他一生都在回味的话:即使你不来,需要钱就吱一声,我们支持你搞研究,目的是让全世界认识中药。事实上,在冯根生身上类似的事情不知发生了有多少。对于18年前仅仅只见过一次面的王振国,现在的冯根生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但直到现在,冯根生有一个信念却一直没变,那就是对于企业而言,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

在知识经济愈益彰显的今天,企业家有这份对人才的爱戴并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地方。但在70年中期,在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的时候,一个企业家却在四处网罗落难的专业人才,无疑是一个惊人之举,没有超凡的眼界和魄力,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智慧就藏在这些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上:在成功网罗了马心舫、李学杲、戴培兴等诸多医药专业人才后,冯根生在别人问到他这么冒险怕不怕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怕,当然害怕。不过反反复复一想,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等‘老九’们名声香了,境遇好了,凭杭州中药二厂这个条件,哪个金凤凰愿意落脚国企改革天津职称?告诉你们一句实话,千万别给我外传,旧社会讲发国难财,我这也是在发财,为咱们社会主义发人才之财呀。”

实际上,冯根生人才观念的前瞻性还不止如此,当时他不仅招医药专业人才,而且像机械、化工、建筑等看似与青春宝不沾边的专业人才,他也一并揽下。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种立体式的人才结构,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腾飞。 “狂商”是香港媒体送给冯根生的一个称号。虽然有些夸张,但纵览冯根生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却也名副其实。

冯根生至少“大狂”了七次。之一次是1978年,青春宝抗衰老片虽通过药理检验,但由于相关部门从中作梗,始终未能获得生产批文。坚冰未破,冯根生怕错过药品推出更佳时间,毅然决定先投产。这无疑是个胆大妄为的决定,说白了,做了这个决断后,冯根生和青春宝都是命悬一线。好在有国家医药总局的一帮老专家的支持,再加上有一位国家领导出面过问,最后此事才化险为夷。

第二次是1984年,冯根生向旧体制发出挑战,在全国还没有实施厂长负责制之前,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之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同时打破传统的医药企业供销模式,凭自己的努力,消解了二级站的发难,建立了企业自身完整的供销队伍。

第三次是1991年,面对名目繁多的对国有企业厂长的考试,冯根生率先“ *** ”,引发一轮轩然 *** 。最后,在《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为企业领导人松绑”的大讨论。

第四次是1992年,青春宝受困于机制,发展缓慢。为求一个好机制,冯根生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并让外方控股。但与当时大多数合资不同,冯根生独辟蹊径采取了母体保护法,保留品牌,总资产重新评估,只将其核心部分与对方合资。此举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

第五次是1996年,冯根生在胡庆馀堂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没有看著这块金字招牌关门倒灶,而是毅然接手。儿子兼并老子,一时传为美谈。

第六次是1998年,青春宝改制,实现“工者有其股”,冯根生作为经营层,必须持有2%的股份,折合成人民币是300万元。但以冯根生的收入根本买不起,这就引起了著名的“冯根生难题”。为了改革成功,冯根生一咬牙,向银行贷款270万元,再加上家庭所有的积蓄30万元,买下了股份,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七次是2000年,冯根生再次成为之一个“吃螃蟹”的人。企业家的贡献有多大?身价几何?冯根生要“量化”一下。浙江浙经资产评估事务所最后做出评定:冯根生的贡献价值是2.8亿人民币,利润贡献价值是1.2亿,其管理要素对效益的综合贡献率是15%—20%之间,现阶段是18%。

作为一个企业家,冯根生狂狷的性格使他总能引起世人的瞩目,但同时也使他遭遇了种种麻烦。他的一生,曾无数次面临着走钢丝一般的惊险时刻,但他无怨无悔。他说:人是一口气,如果没有这一股子狂气,冯根生也就不成为冯根生了。 冯根生有两句言论,一是好的企业家要懂政治;一是经营管理里面有政治。冯认为,青春宝的成功与他的敏感有很大的关系。考察青春宝的发展轨迹,我们就可以发现,事实上,它每一次面临的发展机遇,都与某种形势联系在一起:1978年以前,企业发展不快,国家投资拨款根本轮不到青春宝,但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开,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冯根生“闻”到工作重点要变,冷静分析,大势明朗,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提出要申请搞技改,尽管有关部门犯难,但最终冯根生还是如愿以偿。又如,1984年中央决定城市改革以国企为突破口,冯根生于是静中求“变”,率先打破国企“三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同样,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时,冯根生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试验在全厂进行了职工持股的改革。

“许多国企领导人对形势的敏感不够,其实中央精神就已经告诉你可以怎样跟上形势的发展,你错过了就错?了。”冯根生说。被很多人忽视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冯根生的敏感,以及他与一些部门的干部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原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在其工作期间,就与冯根生经常交流看法。在不少关键时刻,正是他们为冯根生抵挡了不少风雨。 在冯根生的人生词典里,戒欺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戒欺就是他的“圣经”。他认为,戒欺就是一种道德,一种诚信,做人如此,做企业也同样应该如此。而要做到戒欺,那就必须做到没有私心。灵隐寺有副对联,叫“人无私心便成佛”,那是极有道理的。

冯的一生可谓大气磅礴,魄力过人处简直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私心方面的“胆子”却是那么地小。冯根生有一个观点:“以权谋公,胆子要越大越好,以权谋私,胆子要越小越好。”一般常人很难想像,冯根生这样一个在70年代就享誉全国的企业家,直到1999年,一家好几口人还住在一间只有69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什么?因为他把分房的机会全都让给了别人。

企业家都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冯根生也不例外。但在他一生都在为之拼搏的中药事业面前,他甚至连“爱惜名声”这点私心都舍弃了。1996年,当他得知胡庆余堂病入膏肓时,他没有犹豫就出手了。说实话,兼并胡庆余堂并非没有风险,市场经济残酷无情,厮杀每一天都会发生,弄不好冯根生会名声扫地。但他说:“风险大我清楚,可是胡庆余堂不救回来是会丢中国民族药业脸面的,号称江南药王,结果却关门倒灶,外人会笑掉大牙,想到这,我怎么会睡得着吃得下,我对中药业的感情是什么语言都形容不了的,为了这份感情拼一拼老命,还管自己什么名声。” 冯根生把“没有私心”称之为“保护好心脏”。冯深知自己的个性桀骜不驯,在国企改革中屡当先锋的结果,很容易遭到东方式嫉妒———枪打出头鸟。而要不被人击中,把心脏保护好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不要有任何的私心,所谓无欲则刚。只有如此,他这只改革的出头鸟才能飞得快,飞得高,飞出猎手的射程之外。

冯根生一直有一个训诫: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正是这句简单朴实的大白话,让冯根生的一生受益匪浅。有一份统计资料称,在1987年评出的20位全国首届企业家中,到2013还在企业领导人位置上的,只有冯根生和山东双星鞋业的汪海2人。可以这样说,冯根生企业家的经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完美。但接近于完美的冯根生,却并非没有牢骚。冯至今对于当初持股300万上面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表示有些耿耿于怀。冯根生感叹:当了28年的企业经营者,做了这么大的贡献,上面没有奖励一分钱,只用一句话就画上了句号:冯根生发展中药二厂的确功不可没。

冯根生之所以耿耿于怀并不是为了要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初马来西亚的老板以百万美元安家费请他去当“洋老板”他就不会拒绝。他之所以不平,不是为他自己,实在是企业家的价值太被人忽视了。这也是为什么冯根生最后要进行身价评估的初衷。

冯根生认为,优秀的企业家是我国现阶段最缺少的人才资源之一,而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却迟迟不能建立。现在有不少企业家,他干事业的驱动力,凭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冯根生最感到快慰的有三件事,一是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利润每年都有不小的增长,照这个趋势,自己的银行贷款用不了一年可以全部还清了;二是冯的儿子冯鹤也进入了胡庆余堂,中药世家,四世同“堂”;三是青春宝的一批年轻骨干力量如刘俊等,正在逐渐成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言及退休这个敏感的话题,冯根生也是一脸的坦然:“如果身体很好,我也有这个能力,我可能干到70岁,一句话,小车不倒尽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