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单元试题及答案

职称古汉语考试试题

微信号:ZZCM-00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古 注——练习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1. 古书注解中不仅用来释义。

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D)

A.谓 B.之言 C.之貌 D.谓之

2. 下列注解术语用来注音、有时也可以是用本字说明通假字的术语是(A)(D)()()

A.读如 B.读为 C.如字 D.读若

3. 古书注解中用作声训的术语是 (D) () () ()

A.谓之 B.读若 C.读为 D.之为言

4.古书注解中不仅用来释义并常用来区别近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B)()()

A.谓 B.谓之 C.之貌 D.之为言

5. 古书注解中。

使用哪些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A)(B) (D)

A.曰 B.为 C.谓 D.谓之

6. 古书注解中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是(C)()()()

A.谓之 B.谓 C.读为 D.之为言

7. 古书注解的术语中。

“读为”和“ 读曰 ”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 读若 ”和“读如”的主要作

用是注音。

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 “之言”和“之为言” 。

8. 《诗经》毛亨的“传”和郑玄的“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含义:“传”是 阐明经义。

“笺”有补充和订正

毛传 的意思。

9. 所谓儒家“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孝经》、《 尔雅》、和《 孟子》。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声训?古书注解中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什么?

答:用声音相同的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就鸣做声训。用来表示声训的术语是“之言”和“之为言”。

四.阅读下面的注解文字。

标上正确的标点。

并划出《传》的内容(用——)和《经典释文》的注文(用﹏﹏)。

1.《诗秦凤蒹葭》(1997年试题)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跻。

升也。《笺》云:升者,言其难至如升阪。跻。

本又作“隮”,子西反。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坻。

小渚也。〇坻。

直户反。【疏】《传》:坻,小渚。〇《正义》曰:《释水》云:小洲曰渚。

小渚曰沚,小沚曰坻。然则坻是小沚。言小渚者。

渚、沚皆水中之地。

小大异也。以渚易知。

故系渚言之。

2.《诗大雅桑柔》(1998年试题)

维此良人。

弗求弗迪;维彼忍心。

是顾是复。迪,入也。《笺》云:良。

善也。国有善人。

王不求索。

不入用之;有忍为恶之心者。

王反顾念而重复之。言其忽贤者而爱小人。〇迪,徒历反。索,音色。【疏】《传》:迪。

进。〇《正义》曰:《释诂》文。〇《笺》:“国有”至“小人”。〇《正义》曰:王不求索者。

谓不肯求访搜索而觅之。

假得又不肯入用之。

故分为二也。顾念。

谓初即见顾眷而念爱之,既用为官。

又复重而升进之。

故亦分为二。维顾小人,不求入贤者,言其忽贤者而爱小人。

3.《诗国风桃夭》(1999年试题)

桃之夭夭,有贲其实。贲。

实貌。非但有华色。

又有妇德。〇贲。

浮云反。之子于回。

宜其家室。家室,犹室家也。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蓁蓁。

至盛貌。有色有德。

形体至盛也。〇蓁。

侧巾反。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一家之人。

尽以为宜。《笺》云:家人,犹室家也。〇尽。

津忍反。

或如字。他皆放此。【疏】《笺》家人。

犹室家。〇《正义》曰:易《传》者。以其与上相类,同有“宜其”之文。

明据“宜其”为夫妇。据其年盛。

得时之美,不宜横为一家之人。恒十八年《左传》曰:“女有家。

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

以异章而变文耳,故云“家人。

犹室家也”。

4.《诗大雅民劳》(2000年试题)

民亦劳止。

汔可小安。惠此中国。

国无有残。贼义曰残。《笺》云:王爱此京城之人。

则天下邦国之君不为残酷。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缱绻。

反覆也。〇缱绻。

上音遣。

下起阮反。

或作卷。覆。

芳服反。〇王欲玉女。

是用大谏。《笺》云:玉者,君子比德焉。王乎我欲。

令女如玉然。

故作是诗。

用大谏正女。

此穆公至忠之言。〇令,力呈反。【疏】《传》贼义曰残。〇《正义》曰:孟子云:贼任曰贼。

贼义曰残。

言是贼败仁义之事。〇《传》缱绻。

反覆。〇《正义》曰:昭二十五年《左传》:缱绻从公。

无通外内。

则缱绻者牢固相著之意,非善恶之辞。

但施于善则善,施于恶则恶耳。此云以谨缱绻,是人行反覆为恶,固义不舍。

常为恶行也。

5.《诗王风君子于役》(2000年下半年试题)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笺》云:曷。

何也。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何时当来至哉。

思之甚。〇曷。

音严寒末反。鸡栖于埘,时之夕矣。

羊牛下来。凿墙而栖曰埘。《笺》云:鸡之将栖。

日则夕矣。羊牛从下。

牧地而来,言畜产出渗透。

尚使有期节。

至于行役者,乃反不也。〇栖。

音西时反。凿墙以栖鸡。凿。

在各反。畜。

许又反。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笺》云:行役多危难。

我诚思之。【疏】《传》凿墙而栖曰埘。〇《正义》曰:《释宫》文也。又云:鸡栖于杙为桀。李巡曰:别鸡所栖之名寒乡。凿墙为鸡作栖曰埘。

6.《诗大雅抑》(2001年试题)

昊天孔昭。

我生弥乐。视尔梦梦。

我心惨惨。梦梦,乱也。惨惨。

忧不乐也。《笺》云:孔。

甚;昭。

明也。昊天乎乃甚明。

察我生无可乐也。视王之意梦梦然。

我心之忧闷惨惨然。其自恣。

不用忠臣。〇乐。

音洛。注同。梦,莫空反。沈。

莫登反。注同。惨。

七感反。,音素。后皆同。【疏】《传》“梦梦”至“不乐”。〇《正义》曰:梦梦,乱也。《释训》文。孙炎曰:梦梦。

昏昏之乱也。

然则梦梦者。

言王政昏乱之意也。《释训》又云:惨惨。

愠也。李巡曰:惨惨。

犹忧怒之愠。

然则惨惨者。

忧愠憔悴之貌。

故为忧不乐也。〇《笺》“孔甚”至“忠臣”。〇《正义》曰:孔甚。

释言文。《释诂》云:昭。

光也。故为明言昊天明察者。

以其察庶知己情。

故以我生诉之也。上言其不可教诲。

下言其诲而不渗透。

故知诉其自恣不用忠臣。

7.《诗陈风东门之池》(模拟试题)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兴也。池。

城池也。沤,柔也。《笺》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缉绩作衣服。兴者。

喻贤女能柔顺君子,成其德教。〇沤。

乌豆反。缉。

七立反。西州人谓绩为缉。彼美叔姬。

可与晤歌。晤。

遇也。《笺》云:晤。

犹对也。言叔姬贤女。

君子宜与对歌。

相切化也。〇叔。

音淑。本亦作淑,善也。晤,五故反。【疏】“东门”至“晤歌”。〇《正义》曰:东门之外有池水。

此水可以沤柔麻草。

使可缉绩以作衣服。

以与贞贤之善女。此女可以柔顺君子,使可修政以成德教。既已思得贤女。

又述彼之贤女,言彼美善之贤姬。

实可与君对偶而歌也。

8.《诗曹风鸤鸠》(模拟试题)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忒。

疑也。〇忒,他得反。【疏】《传》:忒,疑。〇《正义》曰:《释言》文。执义如一。

无疑二之心。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正。

长也。《笺》云:执义不疑。

则可为四国之长。言任为侯伯。〇长。

张丈反。下同。任。

音壬。【疏】《笺》:“执义”至“侯伯”。〇《正义》曰:《传》言“正。

长”,《释诂》文。非为州牧,不得为四国之长。

故任为侯伯也。僖元年《左传》曰:“凡侯伯究患、分灾、讨罪。

礼也。”是诸侯之长。

侯伯也。

9.4.《诗秦风渭阳》(2002年试题)

我送舅氏。

曰至渭阳。母之昆弟曰舅。《笺》云:渭。

水名也。秦是时都邕。

至渭阳者。

盖东行。

送舅氏于咸阳之地。〇邕。

于用反,今属扶风。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赠。

送也;乘黄。

四马也。〇乘。

绳证反。

注同。【疏】《传》母之昆弟曰舅。〇《正义》曰:《释亲》文。

孙炎曰“舅之言旧。

尊长之称”。〇笺渭水至之地。〇《正义》曰:邕在渭南。

水北曰阳。晋在秦东,行必渡渭。

今言至于滑阳。

故云“盖东行,送舅氏于咸阳之地”。《地理志》云:右扶风渭城县,故咸阳也。

其地在渭水之北

关于天津职称古汉语答案的信息

天津的古称是什么?

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天津职称古汉语答案,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天津职称古汉语答案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文言文阅读陶母待客答案

1. 《陶母待客》文言文怎么翻译成世说新语

《陶母待客》译文如下: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天津职称古汉语答案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

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

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zhuó)、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原文如下: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2.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天津职称古汉语答案!”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解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

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

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3.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解释: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4. 关于陶侃的文言文阅读,求答案12到14题

参考答案:

10. (4分)(1)告诉(2)鞭打(3)全、都(4)等到

11. (2分)D

12. (4分)(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3.(3分)以屑布地 作丁装船 综理微密 (每空1分)

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作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5. 陶母待客的词语解释

陶公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他家中极为贫困,与母亲湛氏住在一起。距他家不远的范逵一向很有声名,被选拔为孝廉,有一次他路过陶侃家投宿。

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一无所有,但范逵的马匹随从很多。陶母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当设法招待。”

湛氏的头发长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两段假发,卖去后买了几斛米,又砍下家中几根屋柱,全都劈开当柴烧,还将坐卧用的草垫铡碎作为马料。到傍晚时分,便准备好了精美的食物,范逵的随从也都供应充分。

范逵既赞叹陶侃的才干口才,又对他深厚的俯虎碘臼鄢铰碉歇冬忙情意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早晨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肯停止,送了将近一百里路。

范逵说:“送得很远了,您应该回去了。”陶侃仍然不肯返回。

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到洛阳之后,我一定替你美言扬名。”

陶侃这才返回。范逵到洛阳后,向羊晫、顾荣等人极力赞扬陶侃,陶侃于是获得了极好的声名。

6. 陶母湛氏,归侃夫父丹为妾

陶(侃)母湛氏。归侃父丹为妾。陶家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侃结交胜己者。宾至。辄款延不厌。一日大雪。鄱阳孝廉范逵宿焉。母乃撤所卧新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以供肴馔。逵闻之。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后为浔阳县吏。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母封还。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是增我忧矣。(选自《闺怨》)

【译文】朝陶侃的母亲湛氏。当初是嫁给侃的父亲陶丹做小老婆的。陶家非常贫苦。湛氏每每很勤俭地纺了纱。织了布。这样的赚了钱来帮助家用。他教陶侃要结交比自己好的朋友。然后可以增长学问和器识。家里虽然贫苦。可是客人来了。很肯款待。一些儿没有厌恶的心。有一天、雪下得很大。鄱阳地方的孝廉。姓范名逵的。到了陶家过夜。陶侃的母亲就把自己床上新做的草荐。拿出来割断了做草料。亲自去喂客人的马。又暗地里剪下了头发。把头发去卖了钱来。充着酒菜的费用。范逵得知了这回事。就叹口气说。若不是这个母亲。那里生得出像陶侃这样的儿子来呢。后来陶侃在浔阳县里做小官。管着捕鱼的地方。有一次、把一瓮的鲞鱼。送给他的母亲吃。湛氏就原封不动的还了他。并且写了一封信去斥责儿子。说、你做了官。把官里的东西送给我吃。这反使我增加了许多的忧愁呵。

7.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8.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之一则【2013年·天津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 ***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参考答案】

14、(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分)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分)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3分)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较大的竹块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点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第二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陶公性检厉①,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⑥,乃超两阶⑦用之。

(节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性检厉,陶公即陶侃,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任荆州刺史,封长沙郡公;检厉,方正严肃。②正会,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 。正,音zhēnɡ。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厅堂。④厚头,厚实的竹根。⑤桓宣武,即桓温。⑥仍当足,于是用竹根来替船篙的铁篙头。仍,因而,于是。⑦阶,指古时官员的级别。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悉 用 木 屑 覆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敕船官悉录锯木屑 录: (2)咸不解此意 咸:

(3)装船,悉以作钉 装:

11、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2、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在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

答:

13、陶公的事迹对我们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答:

【参考答案】

9、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10、(1)录:收集;收藏;(2)咸,都;(3)装:安装;修造。

11、文章主要内容是写陶公严肃认真,办事勤勉。

12、主要通过三件体现:一是担任荆州刺史时收集木屑后用它铺台阶的事;二是收集竹头后用它做竹钉的事;三是提拔办事勤勉的官员的事。

13、开放题,内容积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对政事非常勤勉。他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 *** ,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还很湿。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都用这些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